![]() |
品牌 | 斯诺特 |
用途 | 来电详询牛甜锦 |
检测方法 | HPLC |
外观 | 棕黄色粉末 |
别名 | 桑叶多糖 |
CAS编号 | |
包装 | 25kg/纸板桶 |
产地/厂商 | 扶风斯诺特生物 |
英文名称 | The mulberry leaf extract |
提取来源 | 桑叶 |
包装规格 | 桑叶粉 |
纯度 | 10-98% |
主要成分 | 桑叶黄酮/桑叶多糖 |
执行质量标准 | 企业标准 |
1.我公司专业从事多糖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,拥有植物活性成分别开发与生产的经验;
2.我公司提供全套的文件支持和样品支持。
3.多糖产品均可根据需要订做,不添加辅料,质量稳定,并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规范生产,纯度及微生物指标检测合格,产品有效成分含量高。
求购热线: 18046481046/ 13895045483 同微信 联系人:六盘韵
桑叶,(Mulberry Leaf),学名:Folium Mori。中药名,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,是蚕的日常食物,又名家桑、荆桑、桑椹树、黄桑叶等,我国南北各地广泛种植桑树,桑叶产量丰富。完整叶片呈或宽卵形,长约15厘米,宽约10厘米,叶柄长约4厘米,叶片基部心脏形,顶端微尖,边缘有锯齿,叶脉密生白柔毛。老叶较厚黄绿色。嫩叶较薄,暗绿色。质脆易,握之扎手。气淡,味微苦涩。
《中国药典》:桑叶
【药材名称】桑叶
【拼音】Sānɡ Yè
【英文名】FOLIUM MORI
【来源】本品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. 的干燥叶。初霜后采收,除去杂质,晒干。
【性状】本品多皱缩、破碎。完整者有柄,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,长8~15cm,宽7~13cm;先端渐尖,基部截形、圆形或心形,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,有的不规则分裂。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,有的有小疣状突起;下表面颜色稍浅,叶脉突出,小脉网状,脉上被疏毛,脉基具簇毛。质脆。气微,味淡、微苦涩。
【炮制】除去杂质,搓碎,去柄,筛去灰屑。
蜜桑叶:净桑叶加入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,拌匀稍闷,炒至不粘手,取出晾凉(每100斤用炼熟蜂蜜20斤)。【性味】甘、苦,寒。
【摘录】《中国药典》
桑 叶 多 糖
基本信息
【中文名称】桑叶提取物水溶性多糖98%含量桑叶黄酮规格齐全
【有效成分】桑叶多糖
【产品规格】98%
【检测方法】UV
【外文名称】Mulberry Leaf
【拉丁名称】Folium Mori
【外 观】棕色粉末
桑叶提取物的主要成分
·黄酮类
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占桑叶干重的1%~3%,是植物界中茎叶含量较高的一类植物。韩国和日本学者从桑叶中分离出9种类黄酮,主要是芸香苷(芦丁)、槲皮素、异槲皮苷、槲皮素-3-三葡糖苷等化合物。
·生物碱
生物碱是桑叶的主要活性成分,日本学者Asano等(1994)从桑叶中分离出多种多羟基生物碱,包括DNJ(1-脱氧野尻霉素)、N-甲基-1-DNJ(N-Me-DNJ)、2-氧-α-D半乳吡喃糖苷-1-DNJ、fagomine、1,4-二脱氧-1,4-亚胺基-D-阿拉伯糖醇、1,4-二脱氧-1,4-亚胺基-(2-氧-β-D-吡喃葡萄糖苷)-D-阿拉伯糖醇和1α,2β,3α,4β-四羟基-去甲茛菪烷(去甲茛菪碱)等7种生物碱。其中DNJ(1-脱氧野尻霉素)在植物界中,唯桑叶*。
·植物甾醇
桑叶中植物甾醇含量比一般植物高3~4倍。主要是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、豆甾醇(Stigmasterol)、菜油甾醇(Camposterol)、β-谷甾醇β-D-葡萄糖苷(β-sitolsterol β-D-glucoside)、蛇麻脂醇(羽扇豆醇,Lupeol)、内消旋肌醇(Myoinositol)、昆虫变态激素、牛膝甾酮(Inokosterone)、蜕皮甾酮(Ecdysterone)等。
·γ-氨基丁酸(γ-aminobutyric acid)
桑叶中丰富的γ-氨基丁酸(平均含量为226 mg/100g)引人注目,γ-氨基丁酸由谷氨酸转化而来,而桑叶中γ-谷氨酸含量*(2323 mg/100g)。